關於師大夜市

那天突然想去吃泰國菜,想到了在師大夜市的「伊落瓦底」。

一路上沒想太多,等停好車後走進龍泉街,才想起上次走進來已經至少是五六年前了,那時候的師大夜市很熱鬧,攤家多、人也多,他不只是我去咖啡店混之前的覓食地,也是我和朋友百無聊賴不知道要幹嘛的時候就會跑來的地方。但仔細要說來師大夜市幹嘛,其實也說不出來;不管是物質欲還是財力都不允許我每週買新衣服,而餐廳吃來吃去也就是那幾間,實在想不到什麼理由每個禮拜來、甚至是一個週末來兩三次。

但就是喜歡那個地方,像是一種歸屬吧!就像玩版的人總聚集在西門町性病防治所前的廣場,跳街舞總窩在中正廟的兩廳院,而我—不知道怎麼歸類的團體—總是窩在那裡,那裡好像什麼都有,渴了有飲料攤,嘴饞就買鹹酥雞,時不時坐在小公園、有團聽團沒團就跟朋友閒聊。或許那就像主流文化對西門町的詮釋:一個脫軌青少年聚集、尋求認同的聖地。這種說法連我自己都半信半疑,因為我根本說不出來我在尋求什麼認同,又或者說這樣一個在爆紅之後逐漸平庸的地方,我期待能得到什麼認同?只是沒有答案的我,還是把這裡當後院一樣的常來。

那時候最常的是跟兄弟來交流穿衣品味,偶爾也會跟R等一群人來,或是等C下了晚班、沒什麼選擇之下跑來吃喝。因為常來,這裡充滿著很多回憶,一起胡鬧、擠人群,說說近況和格格步入的生活,還曾和T在這抓到他男友偷吃,雖然事隔多年只剩零星珍貴片段還留在腦子裡。包含有一次跟E來,我跟他分享我的音樂播放清單,然後很彆腳的微婉告訴他我的心意,因為太過刻意彆腳,惹來他一頓笑。

時間回到現在。重新走進龍泉街,人少了、店也不一樣了。我試著想找幾間曾經會去逛的服飾店,假裝自己還過著人生的第三個十年,找個什麼回應二十多歲乍入社會的迷茫,但卻怎麼也找不著。那些店家都不在,連我以為會一直開下去、賣著低價中國貨的小店都不見了。這種感覺不知道怎麼形容,時間帶走太多了,就像手機裡那些不會再撥的號碼,似乎隨著我們拋棄一般GSM電話而改用Line溝通之後,就再也沒有聯絡了。如果真的用力回想,或許可以找到幾個促成改變的事件或是蛛絲馬跡,但之後轉變總是來的悄然無聲,我們就在不經意之中默認了這一次。

「太守即遣人隨其往,尋向所志,遂迷,不復得路。」 ~桃花源記

最後那天我還是沒有走進「伊落瓦底」,什麼也沒吃就離開了師大夜市。

發表留言